
[1]▲ Pothole(壺穴)是在此真實的冰河所造成的痕跡。
此篇大圖多,開啟後請稍等一下。
Gletschergarten Luzern: Naturdenkmal, Museum ...
Google Map
Gletschergarten(冰河公園)就緊鄰著Löwendenkmal(獅子紀念碑),
除了是個保留冰河遺跡的公園之外,
本身也是個館藏豐富的博物館。
我們有Swiss Pass,
所以也能免費進去參觀。
[2]▼ 一進入Gletschergarten的白色大帳篷區域,整片都是冰河遺跡的部份,都能看到像這樣的漏斗狀洞穴,稱為Pothole(壺穴)。

Glacial potholes - Gletschergarten Luzern
[3]▼ 這張圖說明了Pothole是怎麼形成的。

這些Pothole的形成方式簡單描述如下:
冰河融化後的豐沛水量,
在冰河底部夾帶著大量砂石而形成非常猛烈的漩渦狀水流,
一直猛烈的向下沖刷,
其中較大的石塊經年累月的沖刷後都會被磨成球狀,
最後沒被磨完的球狀石塊便留在底部,
這也是為何看到很多Pothole裡面都有顆大石球的緣故。
[4]▼ 這個便是典型的小型Pothole。

[5]▼ 除了地形,這裡也發現很多化石。

[6]▼ 很多醜醜的企鵝石像放在上面,古時候這邊的冰河有企鵝嗎?

[7]▼ 由化石的證據顯示,兩千萬年前,這裡可是亞熱帶的沙灘喔,因為那時阿爾卑斯山還沒出現。

[8]▼ 左邊石板是椰子樹的化石,說明以前是海灘的證明。

[9]▼ 這個是Gletschergarten最深的Pothole,有10公尺深。

之前在少女峰區域的Lauterbrunnen(盧達本納)所造訪的Trümmelbachfälle(特呂默爾河瀑布),
就是在這種地形下所產生的大型瀑布:
Day9-8 Trümmelbachfälle (1)
Day9-9 Trümmelbachfälle (2)
Day9-10 Trümmelbachfälle (3)
[10]▼ 緊接著來到室內部份,這裡是Glacier museum(冰河博物館)。

[11]▼ 有許多冰河的相關知識、研究、環境對冰河的影響。

[12]▼ 之前有提過,要形成冰河的冰必須是在零下20度以下,這裡實際讓你體驗零下20度和0度的區別,桶子裡各有一顆冰塊可以碰觸體驗。

[13]▼ Bernina Area的冰河縮小模型,其實就是少女峰區域啦。

[14]▼ 雪要怎麼形成冰河的冰?這裡有溫度、時間、壓力的條件。

[15]▼ 這張圖值得警惕,一百年的時間冰河就消退非常多,會不會以後就看不到冰河了?

[16]▼ 水的三態簡介,畫上分子模型,好像回到學生時代。

[17]▼ 這張圖說明了,在兩萬年前,Luzern(琉森)這裡也是被冰河覆蓋的喔,而且覆蓋的高度有1000公尺高,這也是為何Luzern這裡會有冰河遺跡的原因。

[18]▼ 利用致冷片、顯微鏡可即時觀察到結冰時的結晶產生。

[19]▼ Matterhorn(馬特洪峰)1:10000模型。

[20]▼ 吉祥物?

[21]▼ Vierwaldstättersee(琉森湖)模型。

[22]▼ 精美的窗戶裝飾。

[23]▼ 考古就會有許多岩石的研究,這裡也有展出。

[24]▼ 化石、礦物的原石。

[25]▼ 這些原石就很漂亮了。

[26]▼ 當然主要還是以化石為主。

[27]▼ 這天才剛去過的Pilatus(皮拉圖斯山)的模型。

[28]▼ 來到戶外,一處有幾隻小兔子。

[29]▼ 也不該說是小兔子,算是肥兔了。

[30]▼ 這一處機關實境模擬了Pothole的形成,就看到那石球在那邊轉呀轉的,如果前面的圖看不懂的,這個一看就懂。

[31]▼ 這邊則是複製了以前駐守在高山冰河前的小屋,還有咻咻風聲,只看照片還以為是真的呢。

[32]▼ 這裡是爬上observation tower,可以看到一半的Luzern市區,不過這一區算是比較新興的區域,和老街那邊不同;左上角遠方的高山就是Pilatus(皮拉圖斯山)。

[33]▼ 下方白色帳篷處就是冰河遺跡所在,正中央是Luzern車站方向。

[34]▼ 被冰河侵蝕過的地方大多是平坦的,但一定會夾帶砂石,所以看到的許多大石頭一樣屬於冰河遺跡,根據研究,被帶過來的散落石塊,有5公噸之多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